食用菌产业 市场亟待培育

发布日期:2021-07-26

    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产业基础不扎实,对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加之,消费者对其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认知有限,我国虽然已经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仍不是消费大国,更谈不上产业强国。由于产销脱节,产能过剩,深加工开发利用不足,市场受整体经济形势和消费能力的影响波动频繁,尚未形成“物有所值”的价格机制,因此,亟待加大政策支持与新产品开发利用力度,在市场培育上下功夫。
低端产品市场走俏
    近十多年来,平菇、姬菇、鸡腿菇等低端大路货,一直呈现产销两旺的市场局面,令菇民和企业皆大欢喜,效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比如普通平菇,虽然在集中产出季节也会降至6元/千克左右,但其价格最高时可达12元/千克左右,一般多在10元左右;姬菇的价格相对平稳得多,一般多在10元/千克左右,京、津、沪等大城市的价格多在12元左右;鸡腿菇的生产,多年来一直保持少而精的状态,多为保护性、设施性的反季节栽培,如济南等地的菇洞栽培,常年不断,夏季或冬季的一般批发价在12元/千克左右。
    另外,近两年来各地食用菌市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夏季的香菇、平菇等“反季节产品”,一直呈现供不应求、货紧价俏的局面。以北京市场为例:2014年6~9月份,承德香菇进棚收购价格为12元/千克左右,部分时间超过15元,该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0月份。与此行情类似的还有其它夏季品种如猪肚菇、高温平菇和小平菇等。
高档品种销售受阻
    近年来,市场调查显示,与低端产品购销两旺的市场趋势相比,由于高档品种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振,价格不涨反跌,让一些动辄数千万上亿元投资高档品种的大中型企业颇感意外。
    比如白灵菇,春节期间12元/千克,与同期香菇相同,几乎与小平菇持平;再如夏季的杏鲍菇,零售价格10元/千克;又如北虫草,批发价仅16元/千克,零售价也就26元左右,难以反映本来价值。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型品种实施“工厂化生产”后,产品口感及风味均不如顺季产品,导致普通居民日常消费减少;另一方面是总产提高后,缺乏相应的利用渠道,或者说,没有与之相应的保健品生产规模,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如北虫草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高贵的北虫草只好沦落为“火锅食材、凉拌原料”,价值自然一落千丈。
    另外,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食用菌产品设置了贸易壁垒,各种菇品的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如2013年我国食、药用菌产品出口金额26.9亿美元,2014年27亿美元,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是产量和消费最多的产业大国。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表示,我国食用菌产业目前还基本上停留在“只要生产出就能挣钱”的初级阶段,食用菌流通还主要以一级批发市场为主,只有10%~20%走进超市,食用菌消费80%集中在餐饮环节。由于食用菌产业不注重对普通消费者宣传推广、不注重品牌建设、终端渠道建设,特色产品(如富硒菇、含钒菇、功能菇、一品菇以及仿野生菇等)的深加工开发利用力度更是不足,这与飞速发展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方式极不适应。我国亟待加大政策支持与深加工开发利用力度,积极培育新兴市场。
    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新型市场的培育,今后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的消费需求将会以几何级数量递增,未来我国食用菌产品开发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鲜品(速冻品、真空冷冻干燥);无限接近鲜品的产品、体现原汁原味。二是开袋即食休闲食品,中央厨房家庭化。三是食用菌生物科技深加工产品(如菇类生技产业和多糖体饮料),从而进一步提升至菇类生技休闲养生的概念。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