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膳食补充剂市场稳步发展 提振我植物药出口贸易

发布日期:2021-07-26

      自2001年以来,我国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7.5%,增长较为稳定。其中,全球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美国市场的稳定增长,功不可没。


美国一直是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品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型产品需求国。巨大的产业需求,要求美国企业不断从世界各地进口原材料,包括植物型原料产品。一直以来,美国都是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
     据中国海关数据,2001—2011年间,我国中医药产品对美进出口贸易增长稳定,进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3.3亿美元。其中,我国中医药产品对美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0.7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4.2%;而进口额从0.3亿美元增长到0.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7.4%,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
      单从出口额来看,这10年间,美国稳居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市场的第三位。尽管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美国受到了一定影响,增长趋缓,但是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进出口贸易已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对美出口的中医药产品,以植物提取物、保健品、中药材及饮片等原料型产品为主,其出口额占比在95%左右;而中成药产品占比则相对较小,约为5%—6%。其中,植物提取物是我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其出口额占比一般都在60%以上,而美国也一直位列我国提物提取物产品出口市场的第一位。以2011年数据为例,我国中医药产品对美出口额最大的产品类别为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1.8亿美元,占比达65.6%;保健品出口额为5664.0万美元,占比20.7%,位居第二;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2215.2万美元,占比8.1%,位列第三;中成药出口额为1531.2万美元,占比仅为5.6%。
      从企业构成来看,2001—2011年间,参与对美中医药产品出口贸易的企业数量已从2001年的500家左右,增长到了2011年的近600家。其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增长了近5倍,达386家)和市场占比(增长了约4.5倍,达43.7%)逐年上升,国有企业的数量(下降69.8%,现为107家)及占比(下降85.7%,仅为10%)持续下滑,而三资企业的数量仅有小幅增长(增长7.1%,为91家),占比增长了2.3倍(占比为46.18%)。整体来看,国有企业曾经占据的70%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已被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平分。相信未来,随着国内民营企业研发和市场销售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美国膳食补充剂管理制度相当独特
      从产品应用角度来看,我国出口美国的中医药产品主要是作为膳食补充剂、普通食品、医药产品的原料来使用,部分中成药可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但尚无制剂品种获批作为药品来应用。理解这种情况,还得从美国独特的草药产品管理制度谈起。
      在美国,植物产品的使用历史可以向前推至美国本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时代。19世纪上半叶时,植物产品的使用还相当普遍,在1820年,美国药典上排列的医疗方式几乎有66%的部分来源于植物。然而,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一个专注于化学药疗法的美国医药协会的成立,化学合成药业开始发展壮大,并逐渐演变成主导医药,植物产品则逐渐被美国民众视为过时落伍的产物。而植物产品如要作为药品使用,需按照化学药的注册要求进行申报,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植物产品从市场上消失的速度。
      直到1994年,为了加强对市场上各种维生素等保健类产品、植物产品的管理,美国政府通过了《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简称DSHEA),该法规阻止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膳食补充剂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药品来监管,澄清了以前膳食补充剂概念不清的属性。而这部法规也明确将非医药用途的植物产品纳入膳食补充剂管理范畴。一般情况下,只要产品无毒性等安全性问题,符合FDA规定的健康声称及一般标签说明,并且未标明该产品具有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作用,FDA就不会阻止该产品以膳食补充剂的身份上市。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