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跨界忙 屡次“碰壁”不如做好根本

发布日期:2021-07-26

       12月29日,云南大理苍山东麓旅游度假区的双溪健身苑正式动工,依照媒体的报道,这一占地面积633亩、计划做成国际高端养生度假基地的项目,将须投入总计38亿元的资金。有业内人士表示,云南白药此举或是向旅游地产行业进军的标志。
       跨界正忙的云南白药在其大健康战略中,健康、日化等产品在公司盈利比重中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有分析师表示,目前云南白药的收入增速和毛利率同步提升,主要就是得益于白药牙膏继续保持高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白药牙膏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约40%。


云南白药:跨界风光,药品问题频出

      然而与风光无限的大健康产品相比,云南白药的药品问题频出。12月21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对省内药品抽检结果进行公示,多家药企药品检验不合格,云南白药因产品有水分和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可见异物等原因位列其中。
      云南白药集团24日发表公告称,对该批次产品的生产及检验记录进行核查,出厂产品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留样检测结果也符合标准、包装设计也未查出水分不合格的质量问题。而该批次产品水分不合格极有可能因为流通环节的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受到外界物理或极端环境影响所致。
      云南白药集团称,该批次产品共生产199件,涉及金额为135万元。对发往该区域的该批次产品,已进行召回工作。但是,公告中并未回答水分对云南白药胶囊质量的影响、该批次产品主要分销至哪些区域等疑问。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被查不合格产品为云南白药的经典药品,市场份额较大,公司一反常态发布公告,是担心影响经典药的市场声誉。
      近5年来,云南白药曾多次因药品质量、夸大广告疗效等问题登上多地食药监局黑榜,从2007年到2012年几乎年年中奖。此外,云南白药还涉嫌虚假广告宣传。但此次水分不合格是2007年以来云南白药首次就查出的不合格产品发布公告说明。
      除了屡次被各地药监局拉进黑榜,来自市场终端的反映也不尽如人意。
      2010年以来,男孩用云南白药气雾剂长黑毛,消费者用云南白药长出黑毛,疑因药物含激素等新闻便频见报端。此外,被云南白药颇为看重的白药牙膏等日化品在市场终端也受到质疑。记者查询资料发现,2010年有南京消费者怀疑使用云南白药牙膏导致牙龈出血,而将云南白药、其代言人濮存昕以及有关零售商告上法庭。
      对于云南白药频发事端,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打造的大健康战略分不开关系,尽管云南白药问题频发,但云南白药似乎对大健康战略乐此不疲。2004年云南白药开始尝试向日化产品倾斜,公司管理层也未否认日化类用品是云南白药目前发展的重点。多元化发展也许会给药企带来全新盈利模式和可观的利润,但也可能让药企精力分散,影响药品主业的研发等能力。云南白药质量问题频频发生也印证了以上分析。


忙碌跨界不如做好根本
      与忙着跨界的云南白药相比,羚锐制药、白云山A、中恒集团、西南药业等11家公司已基本退出或计划退出房地产领域,颇有些知难而退的意味。然而这并不是制药产业的主流现象,寻求利润最大化让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跨界。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健康产业从狭义上讲,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而面对云南白药牙膏、东阿阿胶(000423,股吧)等企业走大健康之路的成功转型,不少企业眼红了。于是在不到一两年的时间里,不少企业都开始大打大健康”产业概念牌。
    而药企跨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随着药品利润空间的下降,药企不得不加紧布局多元化经营,以寻求利润最大化。
    药品降价压力下,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于是纷纷将目标瞄准了高毛利的日化、保健品等行业。广州某医药分析师表示,药企跨界发展与医药市场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广东罗浮山国药市场总监郑传誉认为,一方面现阶段消费者健康需求不断变大,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政策对药品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压制,在此背景下,药企出于自身对品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转型大健康市场,其实是顺势而为。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医药企业现有的营销队伍、渠道和策略,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消费品领域,因此还需要解决营销不适症的问题。而类似于江中集团、中恒集团等药企跨界白酒、房地产等领域,已经大大超出其风险控制范围,而中恒集团今年宣布退出房地产业务也已说明问题。
      面对众多药企跨界的现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原副局长任德权提醒道,药企走大健康产业之路,应当做有特色的品种,而不要去做低水平的重复。
      而在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看来,药企发展大健康产业固然是一条发展之路,但不应放弃其主业,应当从主业中延伸出来,不能舍本求末。
      对此,刘伟表达出了相同的观点。药企进军保健品市场,一方面,需避免舍本逐末,在跨界经营时,要注重维护主打品牌;另一方面,药企要通过提升增值能力,避免产品同质化问题。
      有业内人士则指出,医药企业现有的营销队伍、渠道和策略,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消费品领域,因此还需要解决营销不适症的问题。
      我研究了一些比较成功的走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其成功要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研发团队层次较高;二是质量管理监控严格;三是产品品类多,具有针对性郑传誉表示,这些经验都值得后来者借鉴。
      有专家建议,药企跨界扩张,不能盲目跟风,要有前提、有原则、有关键点的考虑和规划。一旦做出跨界的决策,建议引入营销外脑进行品牌营销策划,为药企跨界提供创新的品类调性、品牌创意和推广思路,帮助企业少走弯路。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